《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》【面對新興疾病,事先備好武器】
流行性感冒年復一年地襲來,每年在全球造成數十萬人死亡,新聞上也時不時出現「茲卡病毒攻陷中南美洲」、「伊波拉肆虐剛果,已逾千死」、「腸病毒疫情升溫,國內新增3例重症」等疫情報導。
面對這些以前沒有遇過的新興病毒,人們體內尚未有抗體,也沒有疫苗和藥物提供額外保護,處於較脆弱的狀態,也因此新興病毒的傳播速度更快、症狀更嚴重,容易造成大規模的疫情。
而現在,世界各地的往來交通頻繁,讓病毒的傳播更是不分國界,對全體人類的健康與社會經濟都是一大威脅。為此,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匯聚了一群科學家,致力於破解新興病毒的真面目,研發預防、控制與治療的策略,全面對戰新興病毒。
回想起1998年臺灣爆發的腸病毒大流行,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,當時長庚兒童醫院在短時間內死了七、八個小朋友,而且死法都一樣!原先小朋友發生常見的手足口病和咽峽炎,後來卻四肢無力、嘔吐、抽搐,送到醫院不到72小時就肺水腫死亡。時任長庚兒童醫院院長的林奏延打電話跟他討論:「到底發生什麼事?」
實驗室趕緊將醫師送來的病患檢體進行病毒培養,抽取其遺傳物質再以聚合酶連鎖反應(PCR)擴增病毒基因,最後透過基因定序抓出幕後兇手——腸病毒71型!
■完整文章,詳( 科技部 科技大觀園):
https://scitechvista.nat.gov.tw/Article/C000003/detail?ID=267401b3-4ace-467d-a578-01d54785caf7
#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
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
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